高尔夫一度是作为马云的理想而存在的。
而今,马云和他的同事们梦想成真。高尔夫,也成为马云生活和生意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。
一杆挥出10亿美元
被誉为“创业教父”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,高球场上“一杆定乾坤”的故事,在业界广为流传。
2005年5月某天,时任UT斯达康(中国)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吴鹰,打电话给马云,邀请他前往美国打一场高尔夫。当时还不会打高尔夫的马云正为工作上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,于是就回复说:“我不会打高尔夫,而且这些天也挺忙的。”没想到,吴鹰回答马云说:“我也不会打,咱们一起去练练吧。”
明知对方不会打球却盛邀一起去美国打高尔夫,马云料想其中必有深意,遂决定前往。果不其然,在Pebble Beach——加州卵石滩高尔夫球场,马云见到了包括雅虎“酋长”杨致远在内的一些硅谷投资界、互联网界人物。
寒暄过后要开始打球了,不会打高尔夫的马云就说,“我就不必排在里面了”。来了就是客,焉能不打球?于是就有人提议,马云不会打,吴鹰也不会打,那就干脆让他们两个比赛打定点,看谁打得远,其他人就在他俩身上“飞苍蝇”。
吴鹰身高1.80米,有壮实的身体和威猛的大胡子,一看就是一块运动健将的料。反观马云,身高不足1.70米,身体瘦弱如书生。单从外表上看,两人高下立判。而那些硅谷投资界、互联网界的重量级人物,当时也纷纷“以貌取人”,绝大多数人都赌吴鹰胜出,只有杨致远一个人押马云赢。
马云有条语录是:“男人的长相往往和他的才华成反比。”尽管这种说法略显偏颇,但用在当时,却绝对切合实际。马云淡定地站到球前,按照杨致远指导的要领,屏气、转肩、挥杆……嗖的一声,白色的小球高高地飞了出去。轮到吴鹰了,在一片加油声中,吴鹰也亦步亦趋地贯彻动作要领,但球杆挥出去之后,球却在原地纹丝不动,吴鹰居然打空了。
两人比赛之前,规则就已经讲好了,不是看两人能否进洞,只是看谁打得更远,而且每人只有一次机会,一杆定胜负。于是,看上去肯定赢的吴鹰输了,看上去不能赢的马云却赢了。
之后,两人在众人的提议下,又比赛了三杆,每次都是以吴鹰取胜告终。可惜,真正的比赛已经结束,余下的事情只能作为谈资了。但,生活往往就是这样,让人捉摸不透。
比赛结束,生活继续。马云和他的“支持者”杨致远并肩前行,随后,雅虎中国给阿里巴巴注入10亿美元,让对方吞并自己。两人联手的“Pebble”,成了雅虎和阿里巴巴的谈判代码。
“当大家对高尔夫有共同兴趣的时候,它是一个谈话、谈判、交朋友的催化剂。因为有时候你第一次见这个人,跟这个人从不熟到熟再到彼此投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”马云说,“高尔夫球场就像是一个友好开放的平台,在球场上谈生意远比在办公室来得轻松,很容易让人接受,成功率很高,我的合作伙伴也很高兴,皆大欢喜。”
高尔夫的生命体验
马云的高尔夫体验,就是两个“永不”:永不抬头、永不后退。
永不抬头,就是要目标专一,排除所有杂念,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,可以作为佐证的,是马云的另一条语录:“看见10只兔子,你到底抓哪一只?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,一会儿抓那只兔子,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。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。机会太多,只能抓一个。我只能抓一只兔子,抓多了,什么都会丢掉。”
永不后退,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,想好的事情就要做到底,不到最后绝不放弃。还是用马云的一条语录来诠释:“今天很残酷,明天更残酷,后天很美好,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,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。”
学习高尔夫之初,只在练习场练了三次的马云,就直接下了球场。“我觉得高尔夫并不难,老在练习场也很枯燥。我就跟着朋友下场了。刚开始打得不好,我就拿着球跟着他们走。”没几个月,马云就从刚开始的150多杆,升到了110多杆。再过了一年光景,基本上就稳定到95杆左右。
“打高尔夫要永不后退。要坚持打完18洞,不管是低于标准杆,还是100多杆,你都不能后悔。就像生命,一旦开启,不管好与坏、顺与逆、痛苦与悲哀,都只能向前。”马云说,“高尔夫是一项不断追求进取的运动,可以持续终生。如果高尔夫在你的概念里只是一种单纯的运动,那么你还没有真正认识高尔夫;当有一天你发现,高尔夫使你在身体和精神上都有所收获和享受,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因为有了高尔夫而比过去更加纯净和高贵。”
人物档案
马云:1964年10月15日出生,现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。
马云是《福布斯》杂志创办50多年来成为封面人物的首位中国内地企业家,曾获选为未来全球领袖。除此之外,马云还担任软银集团董事、中国雅虎董事局主席、亚太经济合作组织(APEC)下属工商咨询委员会(ABAC)会员、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院长、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。 |